世界杯比赛如火如荼,“吃遍世界杯”各国美食吃不停。最正宗的意大利美食。下面让我们先来领略来自意大利的即景和美味。
万一,我说是万一,你在罗马已呆了好几天,帝国的盛衰荣哀让你心生凄凉,Via Condotti 这条罗马最大牌的街道让你迷乱了眼光。
旅游区提供英文菜单的餐馆既没有给你留下任何印象,又让你的钱包有些空荡荡,那么,不妨踏上Ponte Sisto桥,穿过台伯河,挺进到罗马西区。那里等待着你的,将是罗马的左岸:特拉斯特维莱区(Trastevere)。
六十年代的演员们群居罗马中心的Via Veneto, 那是费里尼《甜美生活》(La Dolci Vita)的一代,现今“La Dolci Vita”早已用来抚慰上一代潮人的怅惘,年轻一代型人喜欢住在罗马西边上特拉斯特维莱区,那里够凌乱,够扎劲,够颓败,也够有乱世佳人的意味。特拉斯特维莱的本意是台伯河以外的地区,3000多年的高龄注定必有一份殷实的老家底:它本是古罗马城庶民的居住地,所以特拉斯特维莱人才是名正言顺的罗马人。
如同南市区老城厢之于上海,特拉斯特维莱是市井的罗马,后院的罗马,肉感的罗马。就在罗马其他地区越来越讨好游客,而渐渐变成一个因收了钱才不得不关怀备至的奶妈的时候,特拉斯特维莱却还是那副债多不愁的潦草母亲卖相。她将家门敞开,碗筷散放在桌上,随你何时进来,怎么弄饭给自己吃,又何时拍拍屁股走人。
步行或者从罗马中央车站坐H巴士抵达特拉斯特维莱的深处,自然而然地就会联想起费里尼的《罗马风情画》(Fellini Roma)里所展现的墨索里尼时代的罗马。彼时初到罗马的小费里尼和公寓里的邻居在广场一角的露天餐厅共进晚餐,那个场面正是在特拉斯特维莱最古老的教堂–圣玛利亚大教堂(Chiesa di Santa Maria)门口的圣玛利亚广场(Piazza di Santa Maria)拍摄的。四世纪的教堂前是贝尼尼改建于17世纪的八角形喷泉。
教堂内,拜占庭风格的马赛克镶嵌画金光重重;教堂外,文艺复兴时代造就的喷泉恰如舞台布景,如此这般文艺又悠久的背景,烘托的却是一张张碗盆狼藉的饭桌。
饭桌上的人总是一边响亮地搓着饭,一边响亮地同身边的人解释着他总结出来的人生经验:“吃得越多,拉得越多”,“什么送到嘴里的东西最终都会变成屎!” 整个就餐区就象一个没有家规的家庭饭桌:小孩皮,男人色,女人怨, 老人恼。孩子们堆放在那里就是被打骂被取笑的小把戏, 男人们一律赤着个膊,有的则还顶着个小睡帽什么的,女人共通的特征就是肥厚,从眼睑到嘴唇到胸脯到腰肢到屁股。在这里的餐厅吃饭,逃单也许是有道理的,但是一个人吃饭却绝无道理,因为大家深信恶魔会掳走那些单独吃饭的人。
本文发布于: 2014-6-13 17:01